086-828247814
16181786230
承接上一篇:古今情况话“玉人”三、东南西北谈“吃肉”地球人都知道:东亚人喜食猪肉,西亚人禁吃猪肉;西欧人喜食牛肉,南亚人禁吃牛肉。同住地球村,同为地球人,为什么差异这么大呢?其原因大多与当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有关,听我逐步道来。(1)东亚人喜食猪肉的原因:东亚位于亚洲东部,太平洋的西岸——特定的地理位置,形成了特定的季民风候,另且大部门地域属于温带季民风候。这里夏季高温多雨,利于作物生长——作物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取养分,如果不实时施肥,会导致土壤肥力要下降;冬季严寒干燥,腐殖质难以生成——倒霉于土壤肥力的自然恢复;另外,东亚人多地少,土地资源十分紧张,往往存在土地过分使用状况——经由恒久耕作,东亚地域的土壤肥力会越来越差,所以对东亚的人来讲,给土壤施肥是很是重要的事情,否则用饭就成问题,就会泛起饿死人的现象。
传统的土壤肥料泉源于两个方面,一是烧柴发生的草木灰,二是牲畜粪肥。人类一日三餐,草木灰的量基本是个定值,增加起来很难。要想增加土壤肥料,只有在牲畜粪肥上做文章——在所有的动物中,产肥量最高的是猪。所以,东亚人为了获取更多的肥料,就大量养猪——猪多了,肥料就多了,肥料多了粮食就多了,粮食多了又可以喂更多的猪了,猪产的肥料用不了,人就开始杀猪吃肉,一吃感受味道很鲜美,长此以往养成了习惯,所以东亚人喜食猪肉。
(2)西亚人禁吃猪肉的原因:西亚,顾名思义位于亚洲西部——再往西是欧洲,也就是说西亚深居亚欧大陆的要地,深居内陆,且部门区域受副高控制,该地类型的特征是干旱。我们知道,猪的祖先其原始生活情况是沼泽,因其没有汗腺(象狗、猫一样),所以经常在泥水地里打滚,然后通过水分的蒸发把自身多余的热量带走。干旱的情况,猪是无法生存。所以,在西亚当地人是不养猪的,也是看不到猪的,在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相对落伍的古代,西亚人固然就吃不到猪了。
再加上厥后西亚人教义中有“不吃不洁之物,不吃自死的禽兽牲畜血液”等条文。所以形成了西亚人禁吃猪肉之说。
在此,再解释一下上述西亚教义条文中如些划定的原因:西亚地域天气炎热,食物容易变质腐烂,成为不洁之物,死物则愈甚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,西亚的历史上曾有过许多食用“不洁之物”而引发的悲剧,所有才有了教义中的那些条文。
(3)西欧人喜食牛肉的原因:西欧位于欧洲西部,大西洋东岸,常年受西风控制,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,终年温和湿润,比力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。所以西欧人往往把自己的土地一分两份,一半种粮食,别一半种草;等到第二年时再把种粮食的土地改种草,把种草的土地改种粮食。
这种方式叫轮作,有利于土壤肥力恢复。土壤肥力强,多汁牧草长得好,西欧的乳畜业也就更蓬勃,牛会更多,于是除食牛奶外,吃牛肉自然就发生了。(4)南亚人禁吃牛肉:南亚位于南洲南部,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,形成了热带季民风候——全年高温,分旱雨两季。雨季时降水特别多——险些每年都有两个月份月降水量凌驾 500mm(我们青岛多年平均降水量在 600mm 左右),因此南亚经常发生洪灾,特别是阵势低平的平原农业区。
其中孟加拉国,首当其冲,一年中至少有半年有一半的领土浸泡在洪水中。洪水一来,时间一长,人就没有吃的了,于是开始吃种种牲畜,最初也是吃牛的。
厥后洪水一退,第二年种水稻时耕地就贫苦了,没有了牛基本上就没法耕作,通常吃了牛的人家困苦不堪,生活得很是狼狈。于是乎,当地人意识到牛的重要性,把牛当成了神来供着,那里还敢再吃牛。
一直到现在,牛老了有养老院,平时大街小巷都有牛,还泛起了走在街上人、车给牛“让路”的现象。“一方风水养一方人”,与人有关的一切地理事象都离不开其发生的地理情况。我认为养成从地理的视角视察分析身边的地理事象,解释其地理成因,形成奇特的地理思维,应该成为地理人必备的素养之一。
下篇更新:站在“大别山”上,看“玉人”“吃肉”——谈地理位置的重要性!真题链接。
本文来源:365体育亚洲唯一官网入口欢迎您-www.yunchun102.com